t3加密狗几台电脑t3加密狗换电脑
136
2025-09-12
郭凤莲原是山西武家坪人,两岁半还未断奶,母亲去世,被姥姥抱到大寨。
姥姥是烈属、五保户,刚强、勤劳、乐善好施,谁有困难总爱帮一把,她就是在这样一位老人怀抱中长大的。
1961年,郭凤莲小学毕业后,她在大寨幼儿园当过两年幼儿教师,大寨遭火后,姑娘们凑在一起成立了“铁姑娘队”,她是其中一位活跃分子。
她聪明、爽朗,也能吃苦,还有一副好嗓子,被称为大寨的“刘三姐”。
村民委员会的大槐树下留着她的足迹,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洒下了她的汗水。
但是,翻遍她的历史,恐怕难以发现她有什么超乎一般大寨人的杰出经历和贡献。
她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大寨,走上了后来人们都熟悉了的那个高度——那个时代好像特别青睐这样的女孩子。
当她戴着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公社党委书记委员和县委常委、省革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直到中央候补委员,……这样一顶顶过早、过重的头衔,走上讲台时,她恐怕没想到过手里那一篇篇讲话中的一些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郭风莲后来感憾地说:“想起过去,我总觉得像一场梦,1973年组织上让当书记,我不想干,怕挑不起来,那时,支部一班人辛苦啊!可路线错了,主力也就反了,重新认识大寨时,有人给我写信,说有人在报纸的照片上,给我画了一副眼镜,便被说成是反大寨,被打成“反革命’,怎么能这样搞呢?再这样,学大寨就更完了,现在大寨比过去好多了,特别是推行生产责任制后,有了自主权,生产搞活了,我哪年都回大寨,就是不回去,在昔阳,在榆次,走在街上,坐在车上,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都比过去好。还是邓小平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郭凤莲这位“铁姑娘”,并非是“铁的”,她爽朗、热情,有血有肉,而且端庄大方、细皮白肉,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一切都扭曲了,人的印象被宣传得畸形了,而她(他)内心世界的观念、感情也是畸形的,人的正常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从六十年代初,郭凤莲这位大寨“铁姑娘队长”的名字,通过新闻媒介响彻全国的每个角落。一封封向这位女强人求爱之信也雪片似飞来。
一位教授的儿子希望她能走出虎头山,一起去上大学,过城市人的生活。
可是郭凤莲信未看完,便气得火冒三丈,立即去问陈永贵:“这事该咋办?”陈永贵让她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从毛主席著作中去找答案。”
于是郭风莲明白过来,原来教授的儿子是“在甜言蜜语中施放糖衣炮弹。”以后凡此类信便一律被退还写信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以便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
然而,当年十九岁的少女郭风莲怎能不怀春?她和在省城工作的小伙子相爱了,就在她陷入爱河不能自拔之时,大寨党支部却连续三个晚上,讨论她的婚姻问题,为她重新安排一个“丈夫”。
郭凤莲面对着党支部代她作出的选择,痛苦万分。但是,爱情失落的痛苦和泉涌般的眼泪并没有软化陈永贵为大寨着想的坚定信念:“若不答应,就开除党籍。”
问题严重到了这种程度。郭凤莲对个人感情的绝望被党性第一的原则取而代之了。
她转念一想,自己不是宣誓为党做贡献吗?老陈不让自己嫁到外地,不就是担心大寨的工作、生产受影响吗?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情感,也是应该的
郭风莲接受了“党的决定”。
于是,在昔阳武装部工作的贾富元走入了她的生活。成了她合理合法、令人赞美的丈夫。
贾富元在她最艰难的日子里真诚地用一个丈夫的爱去温暖她“受伤”的心灵,让郭风莲感到自己的幸运和安全。
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呢?他们之间的感情在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郭风莲给贾富元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
历经风雨的郭风莲于1980年卸去了大寨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后,怀着复杂的心情,到山西晋中地区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
在该所任职的七年里,她经历着思想观念巨变前的一次次阵痛。
她想回到昔阳,回到大寨,通往省里、地委的道路不知留下她的多少足迹,得到的回音一直是“嗯,嗯”。
当年郭凤莲的名字曾响彻全国,而现在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更不会出现敲锣打鼓迎进村的局面。
她想解决工龄问题。几年过去了,无人理采,本应从1971年开始计算的工龄,却从1980年开始计算,因为正是在那一年,她调出大寨大队。
1983年,清查文革“三种人”运动在全国开展了。郭凤莲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事无巨细皆受审查……·
1987年,郭风莲结束了孤身漂泊的七年,回到了丈夫工作的单位昔阳公路段担任党支部书记。
1991年1月,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顾许胜赴昔阳采访,郭凤莲首次向外界吐露了希望重返故里振兴家乡经济的想法。
顾则劝郭风莲在请求获准后先到经济发展迅速的江南看看,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改革气氛。
1991年11月15日,郭凤莲以中共昔阳县委常委的身份,再度兼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
此时的大寨农、工、副三业虽在实行承包制后有所发展,但人均收入还仅为400元,许多人依旧住在60年代陈永贵带领下盖起的窑洞里。
目睹此情此景,郭风莲更加急于南行取经。热心的顾许胜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马上通过私人关系,四处张罗,为其一行三人的到来安排食宿,筹措盘缠。
江苏省的南开镇,是郭凤莲此次南行的第一站,两天的参观中,无论是该镇产值亿元的“金三角”陶瓷建材市场,还是车间里埋头干活的女工,集市上参与流通的农民,都使这位首次踏访江南水乡的大寨人深受触动。
“同样的天地,同样的政策,为什么别人能致富,我们却受穷呢?”郭凤莲自问自答:“没想到江南妇女这么能吃苦,大寨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大不如前了。
“她又对与她结伴同行,当年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宋立英补充道:“大寨人光是苦干还不行,回去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干在点子上,干在经济上,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呆在闷罐子里过自以为是的日子了。”
对郭风莲思想观念冲击最大的,还是到浙江鄞县二村农民家作客,产值亿元的二村素有浙江首富的美名。
郭风莲走进曾同学大寨时的生产队长,现在的全国劳模、村党总支书记陈银儿的别墅式小楼,室内的铝合金门窗,分厢式空调和应有尽有的高档日用品,着实把大寨人吓了一跳。
郭风莲惊讶地蹬着大眼睛说:“你若在大寨,是要被群众撵出去的。”陈银儿说:“我带你再看看几家就知道了。”
陈银儿带着郭风莲一行去走访了几户普通农民家庭,当看到他们的生活与干部一样富裕时,郭凤莲、宋立英二人才心悦诚服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你们这儿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郭凤莲一行来到了上海市郊区。这时正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京召开。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减退郭凤莲学毛选、读文件时练就的记忆力,她匆匆浏览一遍报纸,便将全文内容熟记心中。
然而,在今天的郭凤莲身上,一贯的严肃之余又添了些开朗和幽默。当记者问及此行感受时,她学着《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腔调说:“我来迟了。”
当然,最使郭风莲感动的,还是江南农民的感情,他们不仅未把那个荒唐岁月造成的创伤同普通大寨人混为一谈,而且自发地、慷慨地向落伍的大寨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短短6天的时间内,江阴市羊毛衫厂同她签订了联合生产“大寨牌”毛衣的协议;上海松江县答应帮他们开办饲料厂;浙江的农民企业家还答应为大寨与澳大利亚牵线搭桥,发展外向型土豆加工业。
郭凤莲一再表示:“大寨要致富,只有搞改革”。她当时就对来访的记者说,如回去后,准备办一个贸易公司,争取一年内将全村利润翻两番,达到一百万元的目标。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曾响彻全国。无数千万人曾不远千里,来到山西偏远的穷山村,攀登那个不算高的光秃秃的虎头山,在那里,人们寻找到的不过是一场梦。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今天已变成“大寨学全国”,然而,那个穷山村依然还有诱惑力,人们心里在想,十多年间,全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寨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到大寨,就会想到陈永贵、郭凤莲,依然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来到大寨访问,当人们见到当年的铁姑娘时,这位铁姑娘对人们说,过去大寨人说:“站在虎头山,眺望天安门”,那时仅仅是理想而已,有的农民一辈子连省城太原也没有去过,但近几年大寨已有60多位农民走出虎头山去北京旅游,喊了三十年的“眺望天安门”终于成了现实。
郭凤莲也不再夜郎自大。她也在不断地走出去。
1992年10月23日,郭凤莲来到了大邱庄,拜访禹作敏书记。
郭凤莲见了禹作敏说:“大寨这些年落后了,我不好意思来见禹书记啊!年初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我的胆子也壮起来了。
这回参加十四大,我就穿起了裙子。铁姑娘从前是不穿裙子的啊!”郭风莲是这次十四大的代表。
郭凤莲看着大邱庄完全城市化的崭新风貌,格外振奋。过去,这儿喝苦水,吃菜帮,糠菜代替半年粮。如今,家家住上了“洋楼”,100%的农民全部转化为职工。
他们像城里人一样,按时上班,到点下班,在吃、穿、住、用、娱乐方面几乎和城市没有两样,甚至比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还高。
到1992年底,全村4100多人,盖起了71栋住宅楼房,数十栋楼式厂房和办公楼。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方式以及思维方式观察,大邱庄人已完全城市化了。
1991年产值为18个亿,1992年实现40个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村。大邱庄靠工业建城,靠科技兴城,靠集体筑城,到本世纪末大邱庄将成为一个令世人赞叹的现代化的明星城。
面对这些,郭风莲感慨万分:“大邱庄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运转,所以经济才能超常规发展,人才能超常规富裕,社区的性质才能超常规的转变。
你们的变化向世人昭示了一条真理:农村要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必须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接着,郭凤莲又说:“从1980年起我离开大寨整整11年,11年里大寨经济虽然也有新发展,但步子比大邱庄差远了。”
禹作敏在大邱庄豪华的九龙饭店设宴为郭风莲接风。席间,禹作敏说:“过去,我曾四次访问过大寨,也佩服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但为嘛这么干来干去老也富不起来呢?我下快心,要走自己的路!脑袋是长在自己头上的,我要按自己的思路办事。实践证明,我们走科技兴村、科技致富的路走对了!”
郭风莲说:“这次来大邱庄又给我壮胆子了。过去走过一段弯路,但我不怕风险,决心为农民兄弟办点实事。这次返回大寨,就是要千个新样儿出来。”
禹作敏说:“是啊,过去那样子是傻干,以阶级斗争为纲,抓得人心慌,以粮为纲,抓得穷当当。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解放思想,大胆地甩开膀子干。你们大寨资源条件比大邱庄优越,条件不错,大寨富起来,比我们更有影响。”
“只是我们现在的底子太薄了,步子比大邱庄慢多了。”郭风莲告诉禹作敏,大寨幅员广阔,但至今只有两个煤矿,一个羊毛衫厂和一个小化工厂,全年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眼下,小化工厂又因为缺乏资金停了产。去年,我回村工作后,一直跑项目,跑资金,但是直到参加十四大,也没有跑出个眉目来。”
禹作敏听到这里,立即找来会计,开出50万元支票,交给郭凤莲。郭凤莲要打借条,禹作敏执意制止:“别写借条啦!这钱不用还了,我帮助农民兄弟姐妹诚心诚意,大寨进入小康我就满意啦!”
禹作敏又告诉郭风莲:“科技是真神,谁拜谁受益。科技兴人,人搞科技,大寨要富强,非走科技振兴的道路不可!”
接着禹作敏又拿出有关大邱庄的录像带送给郭凤莲。听说大寨还没有录像机时,禹作敏又十分慷慨地送给郭凤莲一台录像机。
郭凤莲激动万分,站起来再次握住了禹作敏的大手:
“这礼物比50万元还珍贵!多谢,多谢!大寨人真诚地感谢大邱庄人。大寨人决定急追勇赶大邱庄人。”
当有人谈到以后的打算时,郭凤莲说,过去老辈革命家对我们很关心,周恩来总理来过三次,邓小平来过二次,很多首长经过这里还来看望,我们还是要发扬周恩来总理倡导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大寨精神”,把这个传家宝攥住不放。
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为群众办些实事。具体讲,就是要达到“双千”,即粮食亩产达到一千斤,人均收入上千元,还要建个草编厂和枣林,前边的路困难不少,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目标一定能实现。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