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生产线上的董事长
哈尔滨鹏程药用包装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程药包”)企业荣誉墙上,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众多证书和奖杯。其中,多家药企、食品企业不久前送到该企业的锦旗更加醒目——抗疫初期,“鹏程药包”春节紧急复工,在董事长王晓明的带领下,员工们昼夜奋战、满负荷生产,力保加急订单按时交付。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企业经营稳住了,上下游产业链运行顺畅了。在鹏程人眼里,王晓明闲不住,几乎“长”在生产线上,在车间里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多。王晓明觉得,他离开了生产线就会缺少企业创新的“灵感”。正因如此,鹏程药包近些年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研发注册多项国家专利,成为东北三省食药用包材行业的龙头企业,并跻身国内同行业前列。
王晓明(右二)现场协调解决生产供应问题。
动员全厂春节复工,保加急防疫订单、产品不断供
1月下旬,抗炎、平喘药物需求激增。放弃春节休假,全国各大知名药厂进入“战时状态”紧急复工,但没有包装,药品就无法出厂。王晓明一声令下,正月初一全员复工,保证防疫药品包装不断供。
作为东北三省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1类药包材生产企业,鹏程药包是哈药、葵花等300多家食药品知名企业的包材供应商。紧急复工复产下,人员返岗、库存、物流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正月初二起,王晓明搬进厂里,每天现场协调解决生产供应问题。
若有战,召必回。启动紧急复工的第二天,鹏程药包就有一半员工返岗。1月30日,鹏程药包全部4条生产线恢复生产,2月1日起陆续向各大药企交付应急药品包装产品。药包原辅料因物流停运断供,鹏程药包不计成本雇专车全国采购,生产成本虽然上涨不少,但坚持平价向药企供应产品。
当时省内不少企业防疫物资“扩产”,找到鹏程药包订制包装。只要能助力疫情防控的,鹏程药包都全单接收并承接下省内多条N95口罩生产线、医用防护服生产线的包材生产任务。
疫情防控期间,一部分工人无法返厂。1月下旬至2月下旬,王晓明带着不足七成的员工完成了平时两倍的工作量,57家药企向鹏程药包发来324个加急防疫订单,没有一个因包材问题延误上市。
正因在产业链上的重要性,鹏程药包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第一批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因疫情防控期间满负荷生产,保证了食药品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近日企业还收到了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令。
疫情发生后的两个多月里,王晓明几乎没离开过厂区。家里亲人去世,他简单处理后事就又回厂指挥生产。
“做别人做不出来的产品”,“技术控”董事长擅长破壁垒
凭借着王晓明的统筹指挥和全厂员工的昼夜付出,鹏程药包所在的食药品包材供应链稳住了,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7%。
王晓明带出了鹏程药包的斗志,厂里的新材料数字化车间是“斗志”转化为产品的重要技术支撑。这个车间今年下半年刚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鹏程药包的食药用包材产品都产自这里,由近200台套大中型生产设备组建的车间凝聚了王晓明20多年的心血。
1992年,大学毕业刚上班两年多的王晓明就辞去黑龙江铝箔厂的工作,下海成立了鹏程软包装厂。创业初期,王晓明既当生产工人,又当业务员,闲暇时他用大把时间翻译学习国际包装材料学书籍、考察南方先进企业,回厂后他发现,落后的生产线根本造不出优秀的包材,这也是东北地区包材生产落后于南方的原因。
材料学出身的王晓明不服输,钻研起机械自动化。当初只有几十人的软包装厂,他挑选技术员成立设备改造组,反复改造、调试生产线。2003年,鹏程出品的多层尼龙共挤食品包装在我省包材市场上,向南方垄断产品打响了反击的“第一枪”。
一战成名的王晓明,把技术立业作为经营企业的“信条”。市场上购置的重要生产设备到他手里都得改造,现在鹏程药包新材料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已经“进化”到第4代。鹏程药包的通用转移胶辊无溶剂复合装置、数字化凹版印刷机、涂布机、洗铝钝化机等生产设备,不仅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还打破了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的技术壁垒。
如今,鹏程药包拥有包装新材料及其生产设备的各项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60多项,其中生产设备专利数量约占40%,食药品包材品质跻身国内同行业前列。让自己的生产技术成为行业的“高地”,产品才会畅销,王晓明聚焦在生产线上的目光,开始眺望行业的科技前沿。
“跨界融合”是制造业发展之路,鹏程药包“定标”雷打不动
鹏程药包是东北三省首家获批准的药包材生产企业,至今已1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挤入药包材生产领域,鹏程药包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做企业没有一劳永逸,竞争的格局时刻都在变化。身为“造风者”的王晓明向来不喜欢追赶风口,而是创造下一个风口,就像他2005年从食品包材“跨界”药品包材领域一样。
2008年中国乳制品污染事件、2009年甲流流行等每一次公共突发事件后,食药品行业都会洗牌,而卷进“漩涡”的鹏程药包危机后都能实现产值飞跃,技术创新能力正是企业摆脱漩涡的推进器,也是王晓明敢于“跨界”的本钱。
铝塑复合材料的研发制造是鹏程药包一直专注的领域。铝塑复合材料具有阻隔性好、耐腐蚀、导热性强等特点,日、韩、德三国凭借着洗铝钝化技术壁垒,垄断了全球的锂电池铝塑包装材料。早在2008年,王晓明就开始关注锂电池铝塑复合材料领域,追求技术上有着一股子钻劲的他,领着技术员们实验研发锂电池用铝塑复合材料的生产设备、工艺、试验品。
10年里,经历无数次失败,直到2018年,鹏程药包在锂电池铝塑复合新材料的工艺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获得关键性突破。锂电池铝塑复合新材料项目去年被列为我市重点项目。其试验产品在国内3家锂电池厂合作检测的10项主要指标中,8项指标超过了日韩产品。
缺什么,自己研究自己造。这是中国制造业这些年蹚出的“路子”,而“跨界”发展是疫情下企业摆脱困境的发展之路。机遇与风险并存,但王晓明并不迷茫。他说,“十四五”规划建议为鹏程药包指明了发展道路,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鹏程药包的生产线与生产技术迭代升级没有终点,每年营收的6.6%用于新产品研发、12%用于改进生产设备,雷打不动。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版权所属:财经创新者
- 本文地址:http://www.cj8825.cn/101350.html
-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