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和“洞”的差别 (胡银福)
如果单就“门”与“洞”的基本形态而言,门和洞都首先表现为一个“窟窿”,它们的原始作用也都是让有生命的东西穿越其间。但门是专门给人进出的地方,它除却简单的洞之外还有“门框”与“门芯”的支撑和点缀,而洞则不然。这也可算作是门与洞的本质差别所在吧?
是劳动使人完成了直立行走与手脚分工,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史,也同样是劳动让人逐步接受了廉耻、尊严与人格。还是在劳动中人们发现站起来的他们,如果还是从原来的洞爬进爬出,不仅既不方便又不舒服更不体面。于是人们便用石头、木头等垒堆出了当初之门的雏形,尽管现代社会已有钢门、铁门、玻璃门、铝合金门等等材质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门,但它们的基本作用却是相差无几的。
门与洞区别的关键所在,主要还是门有门框的支撑。在农村刚刚砌成尚没有装门框的地方就叫门洞,此时的门与洞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区别。门框应该是门的脊梁,有了脊梁的支撑,门才会有边、有角、有型。没有门框作为脊梁支撑的洞,它不仅形状会千奇百怪地不规则,甚至它还会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与恐怖。
“门芯”的存在,使原本一览无余的洞就有了遮掩,而与此同时进出门也就多出许多的条件与限制。这时的人们是选择洞还是选择门?或者干脆就引来一把刚烈的大火把那些条条框框的篱番都烧个精光?这就要看你自己的把握与选择,同时也主要取决与你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加上你自身的骨气了。
早前,曾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热播过的23集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真实再现了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投身革命洪流的英勇风采与大无畏的坚强气节。特别是在每一集开头那朗诵《囚歌》的雄浑与铿锵,更是让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后生们胸潮澎湃、跌宕起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在高叫,爬出来啊,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可我深知,人的躯体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我只有等到地下的火冲腾,将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会在热血与烈火中得到永生!”
是啊,我们应该义无返顾地选择“门”去做脊梁挺直的人,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鄙弃“洞”来拒绝苟且的偷生,我们还应该勇往直前地接受“火”的洗礼去获得真正的永生……
共享天籁,赞4
- 版权所属:财经创新者
- 本文地址:http://www.cj8825.cn/101359.html
-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