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光嫩肤后如何护理如果你不别在意这些它这等于白做了
124
2025-09-16
文章目录:
1、东莞寮步镇首家具有香文化特色的民宿诞生2、邹城市凫山街道开展绿植病虫害防治工作 营造良好居住环境3、梦栖郭里爷娘庙 这里供的可不只有伏羲和女娲
东莞寮步镇首家具有香文化特色的民宿诞生
寮步镇积极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民宿建设,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记者从东莞市寮步镇获悉,4月22日,寮步镇首家具有香文化特色的民宿——“香市民墅”正式诞生。
近年来,寮步镇依托莞香文化特色,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产业”模式,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积极补齐旅游民宿业的发展短板,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在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寮步分局、寮步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寮步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香市民墅”于2021年4月22日上午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寮步镇民宿业迈出新步伐,首家民宿项目正式诞生,大学生创业项目又添新元素。
据了解,“香市民墅”坐落于寮步镇凫山村,是寮步镇首家具有香文化特色的民宿。“香市民墅”是寮步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由6名寮步本地大学生共同创立。建筑主体是改建自老建筑,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的居住需求重新分区布局。背靠花果山,面朝阳光、湖景、绿植和鲜花,拥有多幢建筑(客房、公共客厅、餐厅)、花园以及户外标准泳池。纯白色的建筑与周边景观交相辉映,成为大自然中最亮丽的风景。
进入“香市民墅”一眼就能看到从一楼通往5楼的圆形旋转楼梯,极富立体层次感受,绝对是打卡的好地方。长达3米的大窗户让客房秒变观景台,在此眺望窗前的大湖,全方位感受自然景观。一杯茶、一本书、一道沉香、一场电影,这种舒适悠闲,远离生活的纷扰,是在民墅美好的第一感受。
创始人之一尹健威表示,短短半年时间里,从项目立地、装修到民宿服务人员的招聘,他们一直坚持招用本地人、特别是本地大学生优先,先后解决了5名本地大学生及6名本地妇女村民就业。作为新一代的创业者,从就业到创业的经历,尹健威一直鼓励员工要主动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回归家乡、服务家乡。对于大学生创业,尹健威还想告诉后来者:“创业要趁早,不要前瞻后顾,不敢迈出第一步,只有把自己推出来,不给自己回头的机会,才能真正放手一搏。 ”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卢政 通讯员:刘肖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
邹城市凫山街道开展绿植病虫害防治工作 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专业人员对树木进行全方位喷洒
大众网见习记者 吴雪莹 通讯员 张贤敏 济宁报道
5月18日,邹城市凫山街道组织专业人员在辖区内开展美国白蛾防治消杀工作。
社区网格员在楼栋张贴温馨提示,并在居民微信群告知具体的打药时间,提醒居民及时关闭门窗,将停在树下的汽车挪开,做好防范,注意安全,同时叮嘱居民近期不要接触这些打过药的树木。
白蛾防治专业人员利用高压喷枪逐一对道路两侧的树木进行多次全方位喷洒,确保不留死角,做到应喷尽喷,应洒尽洒,对虫害较严重的树木,进行重点消杀,维护辖区绿化美化成果。
凫山街道将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加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营造美丽、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梦栖郭里爷娘庙 这里供的可不只有伏羲和女娲
文|焦庆福
总有朋友这样给我打电话,问寒问暖之后,便问起我们郭里的爷娘庙。言下之意,他打算来看看爷娘庙。我总想拒绝,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邹城的郭里曾经有过爷娘庙,虽然早已成为废墟。我实在不忍带朋友看这满目疮痍的庙址,更不忍让朋友看后在记忆中留下失落。但是,朋友依然带着对人类始祖的敬畏,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前来拜谒。
为了朋友的情绪,我便先讲爷娘庙的辉煌。“保有凫峄,逐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从《诗经》中可以知道,凫山和峄山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爷娘庙是当地人的叫法,它的本名应叫伏羲庙、羲皇庙或人祖庙,是为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女娲而建。其庙址就在东凫山的山坡上,始建年月已不可考。玉皇殿(又称九十九间无梁殿)是庙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为无梁结构,殿顶、廊檐全用八棱石柱支撑。而羲皇殿则为歇山转角式结构,殿内供奉的是伏羲和女娲娘娘,殿台四周有石栏环绕,廊檐由八根滚龙石柱支撑,柱上另雕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像。庙内原有古柏300多棵。人称“凫岭双柏”的千年古柏,直径在三米左右,是明清时邹县“十二景之一”。庙内历代碑刻林立,多为书法精品。
对我的讲述,朋友没有怀疑。因为,这隐没于荒草和庄稼地中的残墙断碑,已经证明了一切。朋友满怀虔诚,不断唏嘘:在郭里这个僻远贫瘠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多的好东西。而唏嘘之余,便是朋友充满了伤痛的想象。
走在这片废墟上,给人的感觉确是无尽的失落。爷娘庙历经劫难后,它的砖石被砌成了冶炼钢铁的高炉,或被村民用来建房。最幸运的可能是部分烧不毁砸不尽的石碑,它们有的被用来筑桥,有的被用来修建水库,有的被村民用来垒成猪圈。保存最好的是四棱方碑,至今立在玉皇殿遗址后。遗憾的是,其碑文常常无故被人拓印。明人胡选曾叹曰:“工匠不来山路沓,可怜空老栋梁材。”
历史还残酷地与庙里的古柏开了个玩笑。人民公社时,在郭里集东山上建造了一座两层办公楼,其门窗和楼板,全是用庙中古柏做成。谁也没有想到,办公楼在建成后不久毁于一场大火。郭里还有一首远古时就已流传的民谣:“东凫山、西凫山,天连水来水连天,多暂哭到洪水干,洪水干了立人烟。”
同样是废墟,爷娘庙却远不如圆明园悲壮。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面对废墟,我们在慨叹中华璀璨艺术的同时,还会激起为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而献身的愿望。爷娘庙就不同了,它是毁于1929年的军阀混战,一场自引到家门的战火;它是毁于动乱,一场愚昧无知的自乱。由此除了给记忆烙上失落,还能留下什么呢?
我初次来爷娘庙,是三十多年前。那时庙址上已有责任田,但还可以依稀看出各个殿宇的位置。我甚至清楚地记得院落外青砖砌成的通道、台阶和门旁的雕龙。人们是最擅于废井田开阡陌的,如今这些东西全都不见了。玉皇殿的八棱石柱少了几根,据说是被村民截断,做成了轧麦用的石磙子。遗址中似乎还少了个别的文物,我却说不上原因来了。
在山门旧址处,我们遇到一位王姓老人。老人很健谈,他谈起军阀梁冠英和无极道首王传仁,以及最后被毁掉的十八棵古柏。爷娘庙的诸多往事让他痛心不已。老人又说起老辈人的一个说法:爷娘庙主持是位能掐会算的高人,他预知爷娘庙将有兵灾,便在庙前庙后埋下了十八缸金豆子;这十八缸金豆子足够爷娘庙重修之用,可惜后来尽被南蛮子得了去。南蛮子之说也许并不可信,但从老人的言语中,我们可以听出他对爷娘庙重修的期望。我当然也期望,因为重建对传承伏羲及东夷文化的意义不可估量。
临别时,我们还遇到了县文物局的考古队。据镇文化站的同志说,考古队是受镇政府邀请,来考察确定庙址的;镇政府召开了伏羲文化座谈会,准备招商引资重修爷娘庙,但招商难度也颇大。我知道这是实话。重修庙宇投资巨大,很难说能给投资方带来多少实际收益,招商应该很难。不过,政府既然有了规划,爷娘庙也就有了重修的希望。
郭里有过爷娘庙,我只能这样说,并且这是目前最准确的说法。对于爷娘庙的过去,我们只能痛定思痛坦然接受。“逝者如斯夫”,我们既不能借用时光隧道去阻止什么,也不能让曾经的战争贩子来承担什么,更无法为曾经的愚昧找回失去的一切。但我们可以为曾经的行为反省,可以让同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可以为保存古老的文化略尽绵薄之力,可以不让我们的子孙在记忆中留下失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