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装傻-海尔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

Mike 0 2025-04-24

海尔集团的曲线MBO

几乎就在上期提及的TCL李东生和政府签约的同时,山东青岛海尔集团CEO张瑞敏也在处心积虑地进行漫长的曲线MBO。

张瑞敏与李东生的不同在于,张瑞敏是海尔的创始人,早就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此也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换句话说,一家众所周知的大国企的产权如果落入了张瑞敏及管理层的手中,对公众不好交待。张瑞敏的曲线MBO工具是职工持股会,这在中国企业内部曾是很流行的组织,政府1997年曾发布文件承认过它的合法性,后来不少企业的MBO就是通过职工持股会来实行的。

张瑞敏

海尔的持股会先是控制了集团最有价值的两块资产——原材料采购公司和商标所有权。海尔的零部件采购公司是1998年成立的,集团下属的各个生产厂都要向该公司采购生产所需的零件和原材料,而后者从中享受购销的差价。从1999年到2003年,持股会从这块资产上获利11.54亿元。由于持股会享有海尔商标所有权,截至2003年,海尔集团下属公司向它缴纳了22亿多元的商标使用费,更重要的是,2004年海尔的商标价值是6亿元。

到了2000年下半年,中央政府不再承认职工持股会的社会法人团体资格,证监会也规定它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为了绕开政策壁垒,海尔在2000年8月成立了“海尔投资”公司,内部持股会占有98.6%的股份,海尔集团只占有1.4%。海尔投资成立一个月后,在上交所上市的青岛海尔的董事会就通过了收购海尔投资掌控的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74.45%的股权,代价是20亿元,由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与通过增发募集的17.48亿元提供。这样,海尔投资轻松获得了上市公司的20亿元现金。

平心而论,作为上市公司的青岛海尔虽然早在1993年11月便在上交所上市,但十几年下来投资者难以分享海尔集团的高速成长。

海尔投资也借鉴过美国通用电器GE的模式,进军金融领域,如与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各占50%股份、2002年11月成立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业绩不俗。据朗咸平估计,到2004年7月,海尔投资的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

为了让海尔投资更有“流动性”(股票与现金),海尔投资又在2004年最终直接或间接持有在香港买壳上市的海尔中建的35.84%的股份,并进一步试图反向收购海尔集团。

郎咸平对海尔曲线MBO的揭露文章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海尔方面的反应是一句话:郎咸平把前提搞错了,海尔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很盛行的概念,即“财产归群众集体所有;劳动群众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适当分红为辅;提取一定公共积累的企业”,比它更“高级”的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就如那个年代的许多产物一样,尽管“集体所有制”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但“海尔投资”的做法与“集体所有制”是离题万里的,否则,中国的MBO概念又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岂不玩笑。有意思的是,TCL的李东生也在打太极拳,当人们问他对郎咸平的文章怎么看,李东生竟然反问:“郎咸平是谁?”大家一致认为李东生是在装傻。

海尔顾左右而言他,却没有尽到满足包括郎咸平在内的公众知情权的义务。如每个高管在职工持股会的比例,又如当初成立海尔投资的时候是通过何种过程让它获得商标专利权和零部件的供应权的?如果是海尔集团董事会正式通过这些资产的转让,那就是明显的内部人员利益输送,除非海尔集团能证明董事会成员从未在海尔职工持股会拥有股权。

事后张瑞敏面对媒体,也只是说这些事情应该由国资委来管。言下之意,公众无权知道这些内幕。可是事后国资委也无下文,至少应给公众一个调查结果吧。

不管怎样,郎咸平的主要观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即使再激励管理层和职工,一个全球销售年收入(2003年)806亿元的企业,海尔职工持股会控制的有形无形资产高达650亿元以上,那有点太过分了,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认定国有企业注定会失败的无效的原教旨市场经济学的影响下,国有企业搞不好似乎是应该的,而搞得好就是奇迹,就需要把控制权让给成功经营的CEO。这种理念随着混乱时代的结束,人们会发现它正如半个多世纪前我们信奉的“科学”理论——把一切都公有化,全是教条和荒谬的。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三次元影像仪

上海影像测量仪质量好

3d光学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质量好

上一篇: 一起行动!上海电气同心抗疫静待春归-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
下一篇: 一起赌博案牵出团伙家族式“养卡”案!涉案1.8亿,一家3口用POS机替人“养卡”267张-2014多少人信用卡卡奴
猜你喜欢